中华经典诗词

时间:2024-06-22 13:21:22
中华经典诗词

中华经典诗词1

  《中华诗词名句鉴赏》收录了春秋至清朝诗词名句。闲暇读上几句,真是受益匪浅。书中描写战争的诗句,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无人还”等都是我比较喜欢的诗句。我从字里行间读出了诗人的悲壮豪情,也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除此,描写时光流逝,感悟人生的诗句我也很喜欢,“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使我顿悟人生在世,短暂无常;“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告诉我只有经历奋斗,才会获得美好的人生。

  读《中华诗词名句鉴赏》,不仅让我重温了历史,开阔了视野,还提高了我的文学素养,为语文教学增添色彩。读书真好,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中华经典诗词2

  1、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李煜〔五代〕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这是一首抒写伤春怀旧之情的作品。从全词看,充满着往事不堪回首的怨愁情思,应是李煜后期的作品,故也有人称其为是后主绝命词第二首。

  2、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李煜〔五代〕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一梦一作:梦里)

  这首秋夜抒怀之作,具有李后主词的一般风格。它没有用典,没有精美的名物,也没有具体的情事,有的只是一种顾影自怜,空诸一切的观念。一切都是那么朴素,那么明白,却又令人低回与困惑。大约是词人后期之作吧。读这类词,最要玩味其中环境氛围的创造,和抒情主人公浅貌下的深衷。

  3、望江南·多少恨

  李煜〔五代〕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望江南·多少恨》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后创作的一首记梦词。词人以词调名本意回忆江南旧游,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对故国繁华的追恋,抒发亡国之痛。全词语白意真,直叙深情,一气呵成,是一首情辞俱佳的小词。

  4、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李煜〔五代〕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全词以“梦”为中心,集中写“空”,笔意直白,用心挚真。全词八句,句句如白话入诗,以歌代哭,不事雕琢,用情挚切。全词有感慨,有追忆,有无奈,有悲苦,这一切因其情真意深而感人不浅,同时也因其自然流露而愈显其曲致婉转。

  5、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李煜〔五代〕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欢爱的词,写的是一个繁花盛开、月光淡淡的夜晚,一个少女与情人幽会的.情形。

  6、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五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栏同:阑)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7、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李煜〔五代〕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这首词是题《春江钓叟图》画之词。据《南唐书·后主纪》载:“文献太子恶其有奇表,后主避祸,惟覃思经籍。”由此,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后主为情势所迫,沈潜避祸,隐遁世尘并写词表露自己的遁世之心,以释文献太子的疑嫉”(蒲仁、梅龙《南唐二主词全集》辑注),也有道理。词史上最早写《渔父》词的,是唐代的张志和。李煜这首词,继承的就是张志和的“渔父家风”,写渔父的快乐逍遥。从词意上看,此词耽于隐逸、格调不高,当是李煜前期意念消沉的作品。

  8、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李煜〔五代〕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这首词,巧于用典,颇具特色。此词用樱桃事,浑化无迹:若不加深思,但知其以眼前景物寄内心伤感;其实他是化用《礼记》、《汉书》天子取樱桃献宗庙的典故。用此一典,则眼前景物,不仅结合围城局势,且外现主观情愫,更显出帝王的身份。表明一个饱学的亡国之君,自被围直至被俘的过程中所不能忘怀于宗庙的必然心态。用典如此,自无诟病,堪称典范。

  9、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李煜〔五代〕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留一作:留人)

  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10、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五代〕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11、清平乐·别来春半

  李煜〔五代〕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柔肠断一作:愁肠断)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

  12、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李煜〔五代〕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得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作者以阶下囚的身份对亡国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自然不胜感慨系之。此词回顾事国时的繁华逸乐:那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乐安逸之中。“几曾识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结果,同时也是沦为臣虏的原因。记叙离别故国时哭辞宗庙的情景,写来尤为沉痛惨怛。其事虽见载于《东坡志林》但出自后主之手,更觉凄惨苦涩,不失为一个丧国之君内心的痛苦自白。

  13、长相思·一重山

  李煜〔五代〕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

中华经典诗词3

  《中国诗词大会》,一个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让我们对中国的古诗词有了新的认识,通过比赛的方式,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博大精深。

  昨天晚上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的总决赛,比赛非常激烈。上场的五位选手都是百人团中每次答题都全对的人。第一位选手是殷怡航,她也是第一次上场,并且拿到了最高分234、第二位选手和殷怡航一样都答对了,可他只得了221、我最看中的是语文老师夏昆,他答到第二题就得了100分,可是他在杨万里的'《小池》第二句“树荫照水爱晴柔”的“荫”字写错了,唉,真可惜啊!最后决赛的两位选手分别是殷怡航和五次擂主得主李子林,两个人的实力不相上下,可是到了倒数第二题,由于李子林的疏忽大意答错了,所以殷怡航先得到了5分,赢得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的总冠军。

  从他们比赛中,不仅让我明白学习知识是多么的重要,而且让我明白了做事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

中华经典诗词4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唐·赵嘏《长安秋望》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唐·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

  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唐·刘禹锡《秋词》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山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唐·刘禹锡《秋词》

  荷花向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唐·李群玉《北亭》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唐·杜甫《秋兴》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唐·杜甫《阁夜》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宋·贺铸《病后登快哉亭》

  汝哭犹在耳,我怀人得知?——宋·陈师道《别三子》

  书当快意诗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宋·陈师道《绝句》

  伞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宋·宗泽《早发》

  山好更宜馀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花香。——宋·唐庚《春日郊外》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宋·徐俯《春游湖》

  客情惟有夜难过,宿处先寻无杜鹃。——宋·左纬《送别》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宋·李纲《病牛》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宋·李清照《春残》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宋·吕本中《木芙蓉》

  高枝已约风为友,密叶能留雪作花。昨夜嫦娥更潇洒,又携疏影过窗纱。——宋·陈与义《竹》

  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宋·朱淑真《自责》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宋·岳飞《池州翠微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宋·陆游《黄州》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十四日风雨大作》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宋·陆游《沈园》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宋·周必大《行舟忆永和兄弟》

  平野无山尽见天,九分芦苇一分烟。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馨邻放鸭船。——宋·叶绍翁《嘉兴界》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叩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碧瓦楼头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宋·范成大《碧瓦》

  未问后来相忆否,其如临别不胜情。——宋·杨万里《悯农》

  初夜夜色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宋·杨万里《宿灵鹫禅寺》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宋·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宋·闰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夜雨涨波高一尺,失却捣衣平正石。天明水落石依然,老夫一夜空相忆。——宋·葛天民《绝句》

  辞家出戌边,北望隔青烟。怕作沙场梦,秋宵不敢眠。——宋·高翥《戌妇吟二首》

  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地僻春犹静,人闲日更迟。——宋·徐玑《山居》

  绿满山原白满川,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宋·赵师秀《约客》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几年败埂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宋·戴复古《淮村兵后》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宋·罗与之《看叶》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宋·周密《夜归》

  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宋·文天祥《得儿女消息》

  臣心一片磁金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杨子江》

  水到衢城尽,梅花上岭生。不如寄明月,步步送君行。——宋·谢翱《友人自杭回建寄别三首》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宋·汪元量《湖州歌》

  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飞雪。——元·耶律楚材《过山阴和人韵》

  山接晴霄水浸空,山光滟滟水溶溶。风回一镜揉蓝浅,雨过千峰泼黛浓。——元·耶律楚材《过济源登裴公亭用闲闲老人韵》

  沙白江青落照红,沧波老树动秋风。天光与水浑相似,山面如人了不同。——元·刘秉忠《江边晚望》

  茅屋欹斜竹径荒,稻畦残水入方塘。——元·刘秉忠《宿黄陂县南》

  下水轻舟弦脱箭,盘山细路线穿针。——元·方回《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中华经典诗词5

  1、《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唐代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约客/有约》赵师秀 宋代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唐代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4、《论诗五首·其二》赵翼 清代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5、《滁州西涧》韦应物 唐代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6、《峨眉山月歌》李白 唐代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7、 《逢入京使》岑参 唐代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8、《山中杂诗》吴均 南北朝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9、《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李白 唐代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中华经典诗词6

  《中华诗词大会》观后感

  诗词是中国五千年来文化上的结晶,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魅力。

  我看了教室放的一期cctv的《中国诗词大会》。主要是以用诗词答题比拼的方式来享受这场诗词狂欢的,比赛没有像其它比赛那样严肃,更多的是以轻松的心态来品味诗词。

  看完了之后,我发现自己只答对了几道题而已。不得不说,这个节目引起了我对诗词的兴趣。以前背诗,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现在才觉得诗词是那么地源远流长,原来我们有的情绪、对事物的看法,诗词里也有。中国的诗词的魅力,在于它给了人无尽的想象。或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或是“会当凌绝顶”的远大抱负,或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乡之情......

  在当今生活节奏那么快的'时代下,也许不必跑到深山老林里养心静气,简简单单地读一首诗或词,就能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安静的小天地。可惜的是,现在的学生宁愿抱着手机看着电脑,也不愿抽出几分钟来品味一首诗词。除了平时在语文课上背的十几首外,基本上学生没有接触到诗词多少了。你读诗,诗就会回报给你个更丰富的精神世界。

  观看了《中国诗词大会》,我对诗词有了改观,慢慢地体会到了诗词的美。希望有更多人也能爱上诗词,享受诗词带来的快乐。

中华经典诗词7

  开场词:

  A: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

  B: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

  A:诗歌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

  B:诗歌似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

  A:诗歌就是清澈的甘泉,滋润干涸的心田,

  B:诗歌就是闪烁的星辰,让夜空不再暗淡;

  A:徜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B:沉浸其间,我们渴望的眼睛会更明亮,我们飞翔的翅膀会更轻盈,我们的.心扉会铺满无限的春光。

  A:伴着秋日温暖的阳光,我们迎来了“xx情·中国梦”房丽珊诗歌朗诵会;

  B:让我们怀着一颗澄明的心,来感受诗人用诗歌来吟咏对祖国的爱,用诗情来倾诉对家乡的这份情怀。

  A: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走进诗情画意之中,享受诗歌带给我们的欢乐,共享文化盛宴;

  B:今天,我们在诗歌的海洋里,一起澎湃一起婉约,一起感受诗歌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A:用诗歌点亮生活,用诗歌照耀大地,用诗歌将xx情·中国梦的激情开启!

  B:用诗歌缤纷梦想,用诗歌璀璨生活,用诗歌将xx情·中国梦的豪情燃起!

  A:“xx情·中国梦”,迎国庆房丽珊诗歌朗诵会

  合:现在开始——

  结束语:

  A:诗歌不是必须的,却是必要的;诗歌的纯净,让我们每个人的心变得清澈透明,心花开满四季;

  B:诗人不是职业,也不是事业;诗人是让文化的凝聚变成民族恒久的动力,并推动这动力经久不息地延续。

  A: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诗的世界,这世界绚丽无比;

  B: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让生活充满阳光充满诗意。

  A:愿优雅高贵的诗歌,带给我们的这份缱绻这份素雅,来奏响生活最美的旋律;

  B:愿典雅激昂的诗歌,带给我们的这份醇美,谱写出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的大爱恋曲。

  A:“xx情·中国梦”,迎国庆诗歌朗诵会到此结束,

  B:感谢诸位领导和朋友们的欣赏,谢谢大家!

  合:再见!

中华经典诗词8

  关雎

  佚名〔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蒹葭

  佚名〔先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及其弟子〔先秦〕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本文善用排比,层层深入进行论证,形成压倒一切的逼人气势,在艺术上也很值得称道。

  鱼我所欲也

  孟子及其弟子〔先秦〕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与 通 欤;乡 通 向;辟 通 避)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子衿

  佚名〔先秦〕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国风·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此诗写单相思,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惟妙惟肖,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大道之行也

  佚名〔先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 同:鳏)

  此文中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幸福憧憬。虽然主观目的,只是论说礼仪、阐释古制、宣传儒家思想,但其中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却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圣贤留给全人类的思想财富。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采薇

  佚名〔先秦〕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首诗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此诗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桃夭

  佚名〔先秦〕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不管怎样,“桃夭”是中华民族延续到现在的喜庆与祝福,就是今天,我们也同样祝愿着如桃花般的女子,“之子于归”,能够生活美满,家庭幸福,“宜其室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先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

  两小儿辩日

  列子〔先秦〕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 一作:辩日)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静女

  佚名〔先秦〕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

  无衣

  佚名〔先秦〕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全诗共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叙说着将士们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

  九歌·国殇

  屈原〔先秦〕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怼 一作:坠)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中华经典诗词9

  【诗余】:南宋初,有人编诗集,把词作附在后面,加上一个类目,就称为“诗余”。有长调、小令、慢、引等不同格式,用“词牌”作为格式的标志。

  【琴趣】:后人以“琴趣”为词的别名。

  【叶】:凡词谱中注有叶字者,即与上句所押之韵,同属一部,而不变换他韵(关于是否一部,请检用词韵)。

  【韵】:凡词谱中注有韵字者,即每阕词中,起首押韵之处

  【句】:凡词谱中注有句字者,即不押韵之句。

  【豆】:凡词谱中注有豆字者,即一句中顿逗处。

  【换】:凡词谱中注有换平者,必其上句皆押仄韵,至此则换平韵。或上句皆押平韵,至此另换一平韵,亦称换平。凡词谱中注有换仄者,必其上句皆押平韵,至此则换仄韵。或上句皆押平韵,至此另换一平韵,亦称换仄,既换平韵之后之后,又换仄韵。

  与上文之仄韵不同一部者,谓之“三换仄”。同属一部者,称为“叶仄”。既换仄韵之后之后,又换平韵者,亦同此例。

  【叠】: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

  凡词谱中注有叠字者,有四处区别:一,叠句,如如梦令,如梦如梦。

  二,叠字,如忆秦娥后前后第三句起三字皆叠用第二句之尾三字。三,倒叠字,如调笑令,下片起首例叠上片最末二字,且二字倒转。四,叠韵,如长相思,起二句,君泪盈,妾泪盈,二句韵同。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

  【变】: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

  【遍】:“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词的上下可称为上下遍,或上下片,或上下段。

  【徧】:即遍。

  【片】:在南宋,遍字又省作“片”字。

  【段】:与片、遍同义。

  【拍】:韩愈给拍板下定义,称之为乐句。

  【么】:一首词的下遍。

  【结拍】:词的结尾处,谓之结拍。但结拍井非结句。

  【歇拍】:即结拍

  【换头】:词从单遍发展为两遍,凡是下遍开始处的句式与上遍开始处不同的,这叫做换头。

  【过腔】:即换头。

  【过】:即换头。

  【过片】:即换头。

  【过变】:即换头。

  【过处】:即换头。

  【过拍】:即换头。

  【重头】:一首令词,上下叠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

  【双曳头】:三叠以上的词,第二叠与第一叠句式、平仄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故名之曰双曳头。

  【转调】:一个曲子,原来属于某一宫调,音乐家把它翻入另一个宫调,节奏既变,歌词亦变,便出现带“转调”二字的词调名。

  【双调】:元明以来,一般人常把两叠的词称为“双调”。

  【促拍】:所谓“促拍”,就是乐曲节奏的改变,不过从歌词的字句之间是看不出来的。

  【偷声】:一首词的曲调虽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时,还可以对音节韵度,略有增减,减叫做偷声,与移宫转调有关。

  【减字】:即偷声。

  【添字】:一首词的曲调虽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时,还可以对音节韵度,略有增减,增叫做添字,与移宫转调有关。

  【摊破】:即添字。

  【大拍】:宋人以音繁词多的曲调为大拍。

  【近拍】:以旧曲翻成新调,亦可以称为近拍。

  【近】:即近拍。

  【令】:唐代人称小曲为小令。

  【慢】:歌声延长,唱得迟缓。

  【引】:宋人取唐五代小令,曼衍其声,别成新腔,名之曰引。

  【犯】:犯调的本义是宫调相犯。

  【大曲】:大曲以许多曲子连续歌奏,少的也有十多遍,多的可以有几十遍。

  【摘遍】:从大曲中摘取其一遍来谱词演唱,称为摘遍。

  【遍】:即摘遍。

  【序】:大曲的第一部分是序曲。序曲有散序、中序,中序又称为拍序。

  【歌头】:大曲歌遍之第一遍,谓之歌头。

  【曲破】:大曲中序(即排遍)之后为入破。

  【中腔】:所谓“中腔”,可能也就是中序的一遍。

  【填词】:先有乐曲,然后依这个乐曲的声调,配上歌词。宋元以来一般人则通称“填词”。

  【倚歌】:即填词。

  【倚声】:即填词。

  【填腔】:宋人为歌词作曲,称为“填腔”。

  【自度曲】:通晓音律的词人,自写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

  【自制曲】:即自度曲。

  【自度腔】:即自度曲。

  【自过腔】:所谓“过腔”者,是从此一腔调过入另一腔调,所谓“过腔”,仅是音律上的改变,并不影响到歌词句格。

  【领字】:于词意转折处,使上下句悟结合,起过度或联系作用的字。

  【词题】:宋以后,词的内容、意境和题材都繁复了。有时光看词的文句,还不知道为何而作。

  于是作者有必要给加一个题目。

  【词序】:“词序”其实就是词题。如果用一段比较长的文字来说明作词缘起,并略为说明词意,这就称为词序。

  【小令】:明人以58字以内为小令。

  【中调】:明人以59字至90字为中调。

  【长调】:明人以90字以上为长调。

  【句式】句式是指一句诗的.节奏。

  【谋篇】谋篇指诗词的结构章法而言。对于诗,前人总结的经验很多,但归结起来一般不出“起”、“承”、“转”、“合”四字。

  【对句与邻句】律诗每一联为两句,同一联的上句与下句称为对句,上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滋味】最早记载于梁朝钟嵘的《诗品序》。“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它主要是指诗歌创作的感染力。

  这不单纯是作品的艺术性问题,而是包含着作品的思想倾向问题。以“辩味”来比喻文艺的审美过程,是源于先秦诸子的论述。

  历代诗论家更有所发挥,南宋扬万里甚至提出,论诗“以味不以形”的说法。

  【用事】钟嵘《诗品序》中说“至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

  他认为诗歌创作是抒写个人情感和思想,不必注重用事。这里的用事,是指诗歌创作中的一种倾向,就是在创作中引用典故和前人典籍中的材料。这种手法,也不是一无是处;但滥用无度,必然使作品晦涩难懂,损害感染力量。

  【切对】是指近体诗格律中的一种形式要求。

  在近体律诗中间,不但规定的句数要对,而且这种对,不仅字面意义上相对,而且更重要的是字音的平仄也要工整相对。这样,就获得完美的音韵协调的效果,增强艺术感染力。

  【唱和】最早是指歌曲演唱中的相互呼应。《荀子?乐论》“唱和相应”。

  南北朝开始,诗人将诗歌相互赠答称为“唱和”。这种形式,到唐代,得到极大发展,乃至有唱和的专集。

  例如:元稹和白居易的《元白继和集》(已佚)、皮曰休和陆龟蒙的《松陵集》等。

  【取境】唐代释皎然在《诗式》中提出的诗歌创作中的一种手法。所谓“境”,是指诗人将客观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感受,通过主观性创造,再现在诗歌创作中的艺术真实,这就要求诗人的感受要“深”“险”,至难至艰,而再现出来的却是“新”“易”,乃至于不露主观的刻划痕迹,平易、自然,达到最高境界。

  【五格】唐代释皎然在《诗式》中提出的诗歌批评的一种标准。它主要是指诗歌中运用典故的优劣。“不用事第一”,而“有事无事情格俱下第五”。

  这里,也涉及到诗歌中的“情”的问题。所以,不能单纯用“用事”“不用事”以及用事好坏与否来评定创作的高下。

  【七德】唐代释皎然在《诗式》中提出的诗歌创作中的七个标准。即:“一识理,二高古,三典丽,四风流,五精神,六质干,七体裁”。

  这七个标准涉及到思想内容、形式体例和写作风格等。他将诗歌创作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可是,对于每一个标准没有深入的阐述。

  【三思】唐代诗学论著《诗格》(伪托王昌龄所作)中提出“诗有三格:一曰生思,二曰感思;三曰取思。

  故称三思。”这是指诗歌创作过程中诗人主观构思的不同过程和情况。

  “生思”是指忽然而得;“感思”和是指间接有所感而得;“取思”是指深入客观现实,而后才有所得。

  【三境】唐代诗歌论著《诗格》中提出,诗歌的境界,有物境、情境和意境。物境是指山水诗的他作;情境,是指抒情诗的创作;意境,是指抒写诗人对客观外界的感受、认识的诗篇。

  “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这就是说,它不是单纯的抒情,而是主、客观融会所得的抒述。虽然,这三境说,没有很好的阐发,但对后世的意境说有一定的影响。

  【韵味】唐代司空图提出的诗歌批评的总则。

  他认为诗歌创作的优劣主要是取决于韵味的消长。所谓“韵味”是指诗歌创作中涵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所构成的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品质。

  这种品质和欣赏者的主观思想相结合,就形成了“味外之致”“外象之象”等一系列的审美成果。

  【雄浑】唐代司空图在《诗品》中提出廿四品。

  “雄浑”是第一类。它主要指诗歌创作的那种雄健有力、浑成一统的风格。它既包含着正确而又充实的思想内容,又有波澜壮阔的气度。两者是密切结合的。

  【冲淡】“廿四品”中的一类。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主要风格。所谓“淡”,不是指“淡而无味”,而是指“素”(从色彩角度着眼)“默”(从意境角度看)和“微”(从欣赏心理角度着眼)。

  总之,诗人运用高妙手法,徐纤从容的神态来表现一些微妙隽永超逸的思想感受,诗歌语言也必然是朴素无华、不事藻饰。

  【自然】唐代司空图《诗品》中提出的一种诗歌创作风格。它侧重于创作手法角度,排斥人工的造作、矫饰、刻划等,力求一种天然形成的美的境地。这种风格,实际上和宋代梅尧臣提出的“平谈”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含蓄】唐代司空图《诗品》中提出的廿四品中的一类。

  这是侧重于创作手法的一种风格。它和浅露、率直相对立,要求诗歌创作的含意深远,含而不露,及至达到意在言外。

  这就是说,诗人创作时对于客观生活和主观内心有深刻的体察感受,能发现深层次的思想感情,又能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寓深意于篇章之中。从读者角度来说,必须磨练自己的感受力,能有条件体察其中的奥秘,求索作者的本意。

  【绮丽】唐代司空图《诗品》中所提出的廿四品中的一类。

  这种艺术风格,着眼于艺术语言的创造和运用方面。主要指华丽辞采的描述以及声韵的巧妙。

  【疏野】唐代司空图在《诗品》中提出的“廿四品”中的一类。

  这种艺术风格正好和含蓄蕴藉相对立。它要求诗人感情奔放,一泻千里,尽情宣泻。读者阅读时,他的思想感情追随着诗篇也经历一个宣泻过程,获得精神的享受,不再需要去品味“言外之意”了。

中华经典诗词10

  最近我读了“中华好诗词——第一季”,令我深有感触。刚开始看时,就觉得这本书很不错,雅俗共赏,不故作高冷,也不媚俗。

  看完之后的改变就是诗词量增加了,真心觉得杨雨老师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体现呀!诗词歌赋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但试想如今有多少人能熟识,有多少人是因为热爱而主动去接触、背诵和运用,更多的是因为要考试,要争高分而去学习、背诵,根本就无所运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倘若我们现代人再继续以这种应试状态去接触瑰宝,我想过不了多久,悠久的诗词文化将会丢失,中国传统文化将变得一片空白。如今,更多的人忙着在游戏上消遣,等那些喜欢诗词的人一个个老去的时候,还有没有人会想起那些优美的诗词。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资源宝库它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是任何方式都无法替代的。“中华好诗词”通过诗词,传递出积极正面的人生价值观。

  如果说现代人的`生活,就像一辆在高速公路上长途奔驰的汽车,那么诗词堪比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他让奔驰的节奏舒缓下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相对舒缓的一刻,接下来的继续奔驰,才能更加充满力量,才能行进得更远更长久。古诗词韵律优美,语句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我喜欢古诗词,它给我到带了无限的乐趣,通过读古诗词,让我了解了许多人文地理知识,陶冶了情操......我以后将继续关注继续学习中华好诗词,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吧!

中华经典诗词11

  时一个月的读书节活动已经落下帷幕。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校同学积极参加读书活动,真正体验了“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滋味,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各个班级都有效地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亲近书本,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一、加强宣传,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学期伊始,正好迎来了校读书节,结合校园文化环境的布置,我们在校门口悬挂“泰山小学第六届读书节”的横幅,校园内张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我读书,我快乐”、“与书同行,满园书香”等标语,同时在学校网站上设专题,各班以“书香行”为主题办好一期黑板报,孩子们把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读书内容贡献出来,有名人读书故事,有读书的名言警句,有推荐阅读的书目,内容丰富多彩。利用国旗下讲话时间,举行盛

  一天,利用国旗下讲话时间,举行盛大的读书节开幕式,赵雪峰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精彩讲话,整个校园内充盈着浓浓的.读书氛围。

  二、开展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1、人人捐赠图书,共建“班级图书角”。

  在学校举行读书节开幕式的第二天,各个班级迅速展开图书捐赠活动,同学们纷纷把自己收藏的图书带到学校来,充实班级图书角。“众人拾柴火焰高”,同学们都怀着“好书共分享”的心态捐出自己的图书。班级之中举行了好书交换活动,同学们畅游书海,校园里洋溢着浓浓的读书气氛。

  2、好书大家分享,共同畅游书海。

  学校开展了“好书推荐”活动,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评选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向同伴介绍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的主要内容,低年级可由教师向学生推荐,然后各班选出5份优秀“好书推荐卡”参加学校展览、交流。在好书推荐会上,同学们交流阅读心得,畅谈阅读体会,极力向同伴推荐自己最喜爱的书籍。看到孩子们对书如此倾心,如此爱不释手,我知道他们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读书。

  3、经典美文诵读,共抒心中激情。

  按照学校读书节的活动安排,我们开展了“祖国颂”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要求老师们利用早读、午读或活动课等时间,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我校39个班级聚集在学校一楼大教室,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数篇经典美文,孩子们字正腔圆,激情澎湃!

  4、我读书,我快乐,乐在其中。

  我们分低、中、高三个年段开展了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心情享受读书带来的巨大快乐。

  低年级:“我给古诗来配画”:《咏鹅》、《池上》、《江南》……一首首优美的古诗配上色彩明丽的图画,你能说孩子们不快乐吗?中年级:“我的读书笔记”——摘抄精华:三、四年级的学生把自己阅读中的好词佳句美段,摘抄积累下来,“不动笔墨不读书”,谁能说这不是读书带来的收获呢?高年级:“我的读后感”:六⑷班的郑清扬在《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中这样写道:俗话说“团结力量大”,读完这本书,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同时我明白了:对于自己决定要做的事,不能半途而废,要积累经验,要不怕失败!五⑸班的刘子康在《读<王子复仇记>有感》中有这样一段感慨:“同伴里面有敌人,敌人里面有同伴”,初读此话,我还被这“绕口令”折腾的云里雾里,但细细体会,才发觉这就

中华经典诗词12

  1、长相思·汴水流

  白居易〔唐代〕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赏析: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女子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樊素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他便于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两个“悠悠”,刻画出词人思念之深。这种情感的强烈,只有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然而那不过是空想,他只能倚楼而望,以回忆昔日的欢乐,遣散心中的郁闷而已。

  这篇作品形式虽然短小,但它却用回环复沓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声的.节奏,贯穿于每个间歇终点的相同韵脚,造成了绵远悠长的韵味,使相思之痛、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2、清平调·其二

  李白〔唐代〕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赏析: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这一首,写贵妃的受宠幸。首句写花

  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3、新嫁娘词

  王建〔唐代〕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赏析:

  中唐人以白描叙日常生活,往往曲尽人情。朱庆余《闺意上张水部》写洞房花烛夜后的新嫁娘,令人过目不忘;王建《新嫁娘词》内容如朱诗之续,艺术上亦不相让。

  古时常言新媳妇难当,在于夫婿之上还有公婆。夫婿称心还不行,还得婆婆顺眼,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古代女子过门第三天(俗称“过三朝”),照例要下厨做菜,这习俗到清代还保持着,《儒林外史》二十七回:“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就要到厨下去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画眉入时固然重要,拿味合口则更为紧要。所以新媳妇总会有几分忐忑不安的。

  诗人写到“尝”字为止,以下的事情,就要由读者去补充了。这样反觉余味无穷,体裁的限制转化为表达的优长。由于诗人善于描写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理,寥寥几笔便勾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慧黠的新嫁娘的形象,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中华经典诗词13

  那年,我恋上了你——诗词。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喜欢上了你——诗词,我喜欢在你的世界里自由徜徉,感受你的凄美,你的豪放,你的诗情画意。

  一山一水一楼阁,附着你的美。烟雨江南,是你最诗意的写照;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你最美丽的诠释。历代诗词客,总喜欢把一切的自然美景融入你的世界里,颂扬千古。

  推开窗,眺望窗外的世界,那儿,充满着诗情画意。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莺歌燕舞,流水人家。此时此刻特别想引用一首古诗词来表达心中的惬意,描绘眼前如此美好的景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自然之景如此美,古诗词亦甚美。

  我喜欢古诗词,喜欢古风、中国风。中华古诗词如此之美,美在诗韵、诗情,我为自己身处中华大地而倍感自豪。因为,我时刻在诗意的土壤里生长着,被江南山水滋润着。

  对诗词的情感,是从懵懵懂懂的喜欢到此刻的痴爱。我对它的“痴情”,不是言语可以形容的'。若用一句诗来说,可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喜欢的诗词数不尽,但最喜欢深情或是豪迈的诗词。我欣赏的诗人有白居易、李白、杜甫等等,最喜欢的词人是清代才子纳兰容若。纳兰容若,是一位深情的词人。“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他的每一首词,我都喜欢,是一种痴爱的境界。我为世间存在这样的痴情才子而惊讶!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唐代元稹的《离思》中的前两句诗,是我最喜欢的两句诗。它体现的是一种专情与深情,是一种世间难能可贵的品性与情意——是我最为欣赏的!如果世人皆有这般专情,那么世界会更加美好,男女之间的情感也会更加牢固!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北宋词人苏轼的《定风波》,体现的是一种无妨风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豪迈之情。

  初二那年,我写了第一首原创诗歌《随笔》,后来又陆续写了《一笺雨诗,随情绽放》……初三,我写了第一首似词非词的“词”:《无题》。那是我写诗词的起点。后来我发现,原来诗词如此美,作诗如此有趣。因为诗词,可以传达自己的情感,以一种诗意的形式,把情感融进文字中。妙哉妙哉!

  20xx年起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带领我们重温古典文化。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综艺节目了!诗词是我在文学世界里结识的一位朋友。愿诗词成为我的伴侣,我愿与诗词同在,愿诗词万古长青!

中华经典诗词14

  一、请用你的记忆,去完成下面的填空题。(10分,每个横线0.5分)

  1、具有下列称号的的诗人分别是:“诗仙”——;“诗圣”——

  “诗鬼”——。

  2、《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代。

  3、在苏轼写的《惠崇春江晚景》这首中,让我们知道了有一种味美但内脏有毒的鱼叫。

  4、“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是唐朝诗人的佳句。

  5、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中的“佳节”是指节。

  7、陆游写的《咏梅》这首词中,它的词牌名是:。

  8、告诉我们要拥有更的知识,就要不断地努力学习的诗句是“,。”

  9、《七步诗》的作者是,告诉人们的道理。

  10、“岁寒三友”指、、;描写“岁寒三友”古诗分别是:《》、《》、《》。

  二、请用你的金睛火眼,判断下面的题目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0分,每小题1分)

  1、《渔歌子》是宋代诗人张志和写的一首词。()

  2、“清明时节雨纷纷”的下一句是“牧童遥指杏花树”。()

  3、《送元二使西安》《鹿柴》《饮湖上初晴后雨》都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诗。()

  4、“独怜幽草涧边生”中的“独怜”是“孤单、寂寞”的`意思。()

  5、《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是表达诗人的爱国之情。()

  6、《如梦令》是清代诗人李清照写的一首诗。()

  7、王昌龄是以写边塞诗而闻名。()

  8、“初唐四杰”是指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

  9、“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写的是洞庭湖。()

  1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是描写西湖的美景。()

  三、请用你的细心,给下面的题目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写在括号里。(10分,每小题2分)。

  1、《山行》是描绘了()的景色。

  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的名句。

  A、李白B、王维C、王昌龄D、杜牧

  3、把“春风”比作“剪刀”的是哪首诗?()

  A、《忆江南》B、《滁州西涧》C、《咏柳》D、《游园不值》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中写的名胜是()。

  A、泰山B、华山C、黄山D、庐山

  5、“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写的是()。

  A、花B、风C、竹D、水

  四、请用你的积累,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诗词。(70分,每小题2分)

  (一)、直接把诗词补写完整。(10分,每小题2分)

  1、昼出耘田夜绩麻,。2、野旷天低树,。

  3、,孤帆一片日边来。4、西北望长安,。

  5、,天寒白屋贫。

  (二)、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花名、动物名或色彩名。(8分,每个空格1分)

  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千总是春。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4、柴门闻吠,风雪夜归人。

  5、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丝绦。6、牧童骑,歌声振林樾。

  (三)、根据要求写诗词(各写一句)。(10分,每小题2分)

  1、写冬天的:

  2、写爱国的:

  3、写黄河的:

  4、写边塞的:

  5、写思乡的:

  (四)、根据情境写诗词。(22分,每条横线2分)

  1、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恩情时,就会很自然吟诵唐代孟郊的诗句“,。”

  2、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会引用王维的诗句“,。”

  3、当我们来到白水寨,望着倾泻而下的瀑布,会让人不禁想起李白的诗句“,。”

  4、昨天下午,李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时,爸爸点拔了我一下,我豁然开朗,一下子就明白了,真是“。”

  5、爷爷七十大寿,亲友来祝贺。爷爷却叹道:“,。”

  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说:“。”

  (五)、根据例子写诗词。(8分)

  例:江上往来人来鸟不惊。

  1、乡。

  2、山。

  3、明。

  4、远。

  (六)、根据故事写出诗词的题目、作者、朝代和整首诗。(共12分,其中题目25分;作者、朝代各1分;诗句8分)

  有时候,有一位厨师。他精通诗词,每做一道菜,都能对出一句优美的诗句来。一位秀才故意出难题,给厨师两个鸡蛋和一棵青菜,要他做几道菜,并且每道菜要表示一句诗。厨师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菜是两个纯蛋黄,几根菜丝;第二道菜是把熟鸡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是一碗清汤,上面漂着四块蛋壳。秀才见了,深表佩服。

  这首诗是:

  题目:作者:朝代:

  诗句:,。

  ,。

  附加题目:(共20分)

  一、请你根据实际的情况,运用学过的古诗填空:(10分,每条横线2分)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学生“。”

  2、对于不珍惜时间学习的学生,老师会用“,。”诗句来劝告他。

  4、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时,老师可以借“,。”来教育学生。

  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请舒展你的才华,以赞美增城为主题,作一首诗或词。(10分)

中华经典诗词15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春节期间,央视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引起了师生和家长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掀起一阵诗词文化热潮。

  节目中来自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女生武亦姝,掌握的古诗词量超过两千首,并成为第二季决赛总冠军;斩获成语大会和汉字听写大会冠军,飞花令中一人对抗二十五人,夺得亚军的北大才子彭敏;来自内蒙古的65岁王海军,只读了4年书,摆地摊修自行车间隙不忘写诗,3年创作一千多首诗词;来自河北邢台乡村的40岁农民白茹云,8岁起熟读古典诗词,6年前身患癌症住院时,一本《诗词鉴赏》放在床头陪伴左右渡过难关;北大博士生陈更,理工科出身,却满腹文才,获得连续多场的擂主,还有百人团里圆通快递的老曹,气质优雅的主持人董卿,四位点评老师的口才与博识,都让人印象深刻,心生崇敬。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以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起观众的记忆与情怀,建构着我们的精神家园。即便放眼全球,也很少有哪个民族,能像我们这样,拥有如此灿若星河的经典诗篇;也很少有哪个国度,能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古典诗词。

  当然,让《中国诗词大会》备受推崇的,不仅仅是选手的才情和节目的精彩,更重要的或者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古典诗词本身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它们承载着的我们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价值和生命力量。

  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在于它的语言美。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首先是它的语言美。具体表现在它的辞采丰富,表意精准、凝练。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其遣言也贵妍”,刘勰《文心雕龙》更是直接点明:“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辞必巧丽”,强调诗词遣词用语的重要性。故而中国古典诗词炼句、炼字、诗眼等艺术手段,以求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推敲”二字的故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改诗用“绿”字的故事,诗圣杜甫“为人性僻眈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表达的正是对诗词语言表达准确、形象、精炼的极致追求。

  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美还表现在它的形式美和音韵美。任何文学艺术的创作,都要以外在的形式和具体的结构来体现,诗词的创作也不例外。特别是汉语有一个与世界上普遍使用的拼音文字显著不同的特点,就是使用单音节字,字与字之间搭配组成词,由词再组成句,由句再组成文。因此,对中国文学来说,最基本的成分就是字。要想诗词流畅、声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首先就要考究字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声律。因而,我们经常见到中国古典诗词常用双声、叠韵、叠字、比喻、对偶等修辞方法,并要求诗句、词句在对仗和格律上长短一致、工整对称,既易于记忆、朗读,又富有音韵之美。

  从《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到魏晋南北朝时曹操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再到唐初,严格意义上的格律诗出现,诗句开始形成讲究平仄和押韵的规范,篇幅字数固定,结构规律上,都有了一定的格式。最终,讲究形式和音韵的格律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基本形式,之后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更是具有统一的词调和曲牌,依据不同的词调曲牌来表意。诗词的形式和格律,重缓急相间,长短有致,抑扬顿挫,韵调谐和,大大丰富了诗词的表现力和艺术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在于它的自然美。

  这种自然美展示的是中华民族赖以生生不息的大好河山,蕴含的是中华民族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诗意理念。

  在这里,有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异域风情,有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江南春色,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孟浩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山水田园,有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湖光天色,还有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等等诗词,不胜枚举。

  诗人、词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讴歌不是作为旁观者的欣赏,而是把自然作为交流和倾诉的对象,达到物我相融、物我相忘、人与自然共生共长的境界。于是,便有了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有了韩愈眼中“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的桂林山水,有了姜夔感叹“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中国古典诗词直观鉴赏,表达的是对自然的热爱,但根本目的更多的还是借物言志、寄情山水、感悟人生。

  也正因为中国古典诗词所标识的自然景象,让散布在中华大地冰冷生硬的地理景观和山水楼台,有了精神的支撑、人文的温度。我们心中的苏州,成了寒山寺,成了“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想到的武汉,是黄鹤楼,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我们遥望的西域,是玉门关,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即便未曾到过的地方,也成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熟悉的“故乡”。

  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在于它的真情美。

  这种情是深沉的爱国情。从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再到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祸福趋避之”。中国古典诗词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三千年中国文学创作和发展史的全过程。

  这种情是浓烈的思乡情。韦庄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最典型的故事是:南朝陈伯之原是齐的将军,齐亡于梁后,他恐怕为梁所不容,便投到北魏去;梁丘池写信给他劝他还是回到祖国来,其中最有名的几句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陈伯之读了这信,想起自己的乡土,果然就带了军队回到祖国来。这些古典诗词中的一草一木、一唱一吟,无一不是朴素、浓烈的乡土之情。

  这种情是执着的男女情。我们可以在《诗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见证古老的爱情誓言,在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中感受绵绵思念,在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中体会温情共勉,在苏轼“……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中遥想他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在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感触离别时的无限伤感。

  这种情是真挚的朋友情。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再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还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不可或缺的还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表达的难舍骨肉亲情。

  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在于它的意境美。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自成高格。”诗词整体的美学价值在于意境。意境美是诗词美的最高体现,是鉴定一首诗词好坏的关键因素。

  所谓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主观情感赋予一定的艺术形象,使读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体验,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一种特有的“境象”。简而言之,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不限于作品本身,而是作品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刺激读者产生联想和共鸣,达到言尽意无穷、思无崖的效果。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在含蓄。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一直以来崇尚委婉含蓄,忌浅露直白,认为作品必须含蓄委婉,才能达到意味无穷的效果。《文心雕龙》提出:“隐义以藏用”;“精义曲隐,无伤其证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杜甫《绝句六首》“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鸟栖只故道,帆过宿谁家。”这首诗虽然描写得简明扼要,但是抒写“不尽”,留有余味,营造出了含蓄委婉的意境美。“鸟栖只故道,帆过宿谁家”,看似单纯的写景,其实是在含蓄的描写中,寄予了微妙深远的联想。把怀念故乡之情和人生的漂泊感展示得淋漓尽致。再如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面上看是在咏歌洞庭湖的阔大气象。但诗作的真正的目的并非在于描绘洞庭湖的浩瀚阔大气象,而是借此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垂青援引,因为通过“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已将自己不甘寂寞、希望引荐的意图含蓄道出。

  苏轼的《蝶恋花》更是充分体现了委婉含蓄的诗意境界:“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全词貌似一幅游春图,但却是表现诗人对人生的深邃思考。暮春的自然界,花败飘落,柳絮轻飞四散,芳草滋生,表现出诗人的彷徨迷惑。而“佳人”与“行人”,在词的深远境界中,纯粹偶然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种种矛盾的思索中产生一种漂泊的情感,表达出诗人对客观现实中美的眷恋和内心世界的矛盾苦闷,以及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探索,从而创设了诗词委婉含蓄的高远境界。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在动感。我们生活的现实生活是生生不息,始终处在变化之中,生命之气、精神之韵均在流动中得以体现。诗词的意境必然要体现出精气神,让读者真正入境,感受到一种动态的美。

  这种动感体现在古典诗词对动词的运用,即将原本静态的事物活跃起来,例如杜甫“轻燕受风斜”,通过动态描摹,把燕子风中的飞动轻盈之态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再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举北宋词人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和张先的“云破月初花弄影”的实例。还有一种动感,是通过动静对比或以静衬动来实现。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在这首诗里,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流动的声响,浣纱归来的女孩子们在竹林里的笑声,小渔船缓缓穿过荷花的情态,都和谐完美地交织在一起,像是一幅清新秀丽的有声画,又像是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曲。“空山”、“明月”、“翠松”、“清泉”、“浣女”、“渔舟”等清新、明净的暮秋意境,令人有心胸荡涤之感。整首诗意境优美,展现出一幅流动的画面,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在传神。即让读者在品读诗词中有一种理性的领悟,明了诗词所蕴藏的哲理,起到自省、警世、启发、鼓舞的作用。这种诗词不再是赏玩的身外物,而是深入内心和精神世界的力量和价值。

  例如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之焕《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朱熹《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诗词。最为典型的是杜甫《登高》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境界之壮阔,对读者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中国古典诗词带给我们的是耐人寻味的审美趣味,是慰藉人生的文化滋养,是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芸芸众生,自是不能都成为诗人、词人,但我们可以从古典诗词中感知诗心,充实诗意,在面对物欲横流、人生跌宕、艰难困苦时,找到走向远方的自信与动力。

【中华经典诗词】相关文章:

中华诗词作文03-06

中华经典古诗词05-24

中华经典古诗词实用(15篇)05-24

爱我中华作文04-19

滚滚中华心05-05

中华的珍宝作文02-06

中华孝道作文02-04

中华汉字作文02-23

锦绣中华作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