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名言

更新时间:2020-12-29 16:42:58
  • 相关推荐
法家名言365则

  1、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用眼过度,则视力下降;用耳过度,就会听力下降;用脑过度,就会思虑混乱

  2、废常上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贤。废弃常理而尊崇贤者就会导致国家混乱,舍弃法律而任用智者就会导致国家危亡。所以说要依法而行而不能听信贤能之士。

  3、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4、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不被小事妨害自己的长处,所以能取得大名;但是早显示自己的才能,所以能成就大业

  5、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就应表露自己的喜好

  6、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7、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8、狠刚而不和,愎谏而好胜,不顾社稷而轻为自信者,可亡也。固执凶悍而不谦和,刚愎自用,不顾国家安危而我行我素,有可能会亡国

  9、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10、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推荐未被采纳而失败,就会被猜忌,这样就会危机己身说明给领导提意见要有点“心眼儿”

  11、宫有垩,器有涤,则洁矣。宫室结果粉刷,器皿经过洗涤,就都会干净了。

  1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13、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14、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15、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一国的安危决定于君主的行为是否正确,而不决定于国力的强弱

  16、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17、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大事都是因秘密进行而成功,因言语的泄露而失败的

  18、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时机的盈虚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务的生死是一体的说明∶君主不可因为这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

  19、唇亡而齿寒。嘴巴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20、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一旦君主怠慢倨傲而稍有疏忽,就会发生弑君夺位的灾祸。

  21、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22、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臣下在琐碎之事中表现出的忠诚,会使国家真正受到损害。说明如果对领导同志关心得太无微不至了,请留意

  23、臣闭其主,则主失位。臣下闭塞君主获得信息的渠道,那么主上就会丧失其君位。

  24、恃交援而远近邻,怙强大之救而侮所迫治国者,可亡也。依仗盟国的强大而怠慢邻国,依靠强大的靠山来欺侮其它国家的,有亡国的可能。

  25、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26、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27、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使中主守法术,拙匠守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不使用辅助工具而只凭自己的感觉来度量,即使是奚仲那样的巧匠也做不成一个车轮。……如果君主能够以刑罚之术为本,普通工匠懂得使用辅助工具,那么就不会有什么失误了。

  28、人处疾则贵医,有祸则贵鬼。当人患病的时候就会尊敬医生,遭遇灾难的时候就会敬畏鬼神说明欲在法律控制引导之下,则民将少欲

  29、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忙

  30、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31、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相对于复杂的世事来说,个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个人的渺小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所以就应利用工具来处理事务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员的设置等

  32、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33、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34、圣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圣人为救国家于危难,不息违逆君主而以忠言劝谏

  35、势不足以化则除之。如果不能用威势来使臣下驯服,就将其铲除。

  36、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律不能逢迎权贵,就像墨绳不能迁就弯曲一样。

  37、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38、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因为无为而聚集,因无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稳,因不用而牢固。

  39、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不被小事妨害自己的长处,所以能取得大名;但是早显示自己的才能,所以能成就大业

  40、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41、言之为物也,以多信。言语这东西,说多了就有人相信说明谎言重复了一千遍就变成了真理

  42、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43、固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视,而上尽制之。所以虽然有嘴却不私下发表议论,虽然有眼睛却不私下窥探,而只有君主掌控着一切。

  44、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像和氏璧那样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饰物来装饰

  45、一家二贵,事乃无功。一国之中二人掌权,任何事都不会有所功效。

  46、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47、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就应表露自己的喜好

  48、禁,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有所禁止,是君主之道,必须公私分明,严明法纪,不徇私情。

  49、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持续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50、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龙这种动物,柔顺得能够亲昵并骑乘;但是龙的喉咙下生有尺余长的逆鳞,如果有人碰到,龙就必然会将那人杀死。

  51、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君臣之间的利益是相对立的,所以没有臣下是忠诚的,所以臣下得到利益,君主的利益就会丧失。

  52、利之所在,则忘其所恶,皆为孟贲。只要有利益,他们就会忘掉恐惧和憎恶,而都变得象孟贲一样。

  53、因事之理,则不劳而成。

  54、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隐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无法猜测他的意图

  55、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必须要让人明了,而术必须不能被人觉察

  56、去甚去泰,身乃无害。行为但是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57、呐者言之疑,辩者言之信。不善言辞的人所说的话就会令人生疑,而能言善辩的人所说的话就会令人觉得可信

  58、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舆人造车,就希望有人富贵;匠人造棺材,则希望有人早死。

  59、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听信旁人的言语而亲近我的,必定还会因为听信别人的言语而责怪我。

  60、良药苦于口。良药苦但是能治病。

  61、故舍己能而因法数,审赏罚。所以弃用自己的才干而依据法令来才定赏罚

  62、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不知实情而进言,是不明智的;深知情形而不进言,是不忠诚的。

  63、陈轻货于幽隐,虽曾史可疑也。悬百金于市,虽大盗不取也。将便宜的东西放在幽静偏僻的地方,及时是曾参史猷那样的高洁之士也有盗取的嫌疑,将百金悬挂在闹市,即使大盗也不会去抢夺。说明依重法严保,引导人民的行为

  64、君无见其所欲。

  65、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66、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恬静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则,平稳安闲之后才能察知祸福的端倪说明∶拒斥外界的诱惑

  67、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其库府不得私贷于家,此名君之所以禁其邪。群臣之间不许聚会,在军队之中不许私下结交,库府中的财物不许私下借贷给旁人,这就是高明的君主防范奸邪之事的办法。

  68、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69、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在路上赛马,不是领先就是落后,而此时还总是关注对手的话,又怎样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自己的马呢?

  70、赏誉薄而谩者下不用也,赏誉厚而信者下轻死。君主的奖励与赞誉微薄,而出言有难以兑现,臣下就不会为其效力,君主的奖励与赞誉丰厚而且很少食言,臣下就会拼死效力

  71、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褔与咎。不亲自处理事务而明察臣下干练与否,不亲自谋划而能够知道臣下行事的祸与福。

  72、当涂者之徒属,非愚而不知患者,必污而不知避奸也。重臣的党羽不是愚蠢而没有远见的人,就是败坏而不避奸邪之事的人

  73、其事不当,下考其常。如果君主处事不当,那么臣下也会将其作为成例来效法。

  74、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用眼过度,则视力下降;用耳过度,就会听力下降;用脑过度,就会思虑混乱

  75、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76、有贤不肖而无爱恶。君主应当明辨贤愚,但不就应因其贤愚而喜爱或厌恶。

  77、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78、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xi,材非长也,位高也。有才干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万丈深渊。这并非是木头长,而是它所处的地位高。

  79、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之焉,如此者身危。君主有时行事得当而想自居其功,而进言的臣下也参与其中,这样就会危及自身。说明反正什么功劳最终都是老板的,就算有成绩,也懂得及时急流勇退

  80、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81、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所以君主亲自掌握赏罚之权,那么群臣就会畏惧他的刑罚而追求他的奖赏了。

  82、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相对于复杂的世事来说,个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个人的渺小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所以就应利用工具来处理事务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员的设置等

  83、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84、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85、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86、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87、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合刑名,检审法式,擅为者诛,国乃无贼。

  88、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89、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90、以积怒而御积怨,则两危矣。君臣上下以怒对怨,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危机。

  91、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刑罚轻并非是仁慈,诛罚重也并非暴戾,只是适合现实状况而已。

  92、威不贰错,制不共门。权威与法令不能由君臣双方共享

  93、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有才干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万丈深渊。这并非是木头长,而是它所处的地位高。

  94、无功贵而劳苦贱,如是则下怨。毫无功绩者得富贵,尽心竭力者贫贱,如此就会使臣民怨恨在心。

  95、知术之人为工匠也,不得施其技巧,故屋坏弓折;知治之人不得行其术,故国乱而主危。懂得方法的人做工匠,却不能自由施展技巧,所以造出的房屋会倒塌,制出的弓会折断;懂得治理国家的人无法推行他的方法,所以国家就会混乱而危及君主

  96、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逾至。用肉来驱赶蚂蚁,蚂蚁反而会越聚越多;以鱼来驱赶苍蝇,苍蝇也会越来越多。

  97、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君主犯了错误,而进言的臣下指出其违背礼义,由此引起君主的厌恶,这样一来,就会危及己身

  98、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法家名言。

  99、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100、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

  101、不塞隙穴而劳力于赭垩,暴雨疾风必坏。不将房屋的裂缝塞住,却只想着将墙壁粉刷漂亮,一旦暴风骤雨来临,房屋必须会倒塌。

  102、一以当十,所向无敌。

  103、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104、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君主如果不将臣下的言行相互验证,那么就不会了解真实的状况。

  105、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106、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107、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眼睛失去了镜子,就无法端正面目;人失去了大道,就无法解开自己的`迷惑。

  108、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忙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109、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举荐外人不排除自己的仇人,举荐亲近的人不排除自己的儿子。

  110、交众与多,外内朋党,虽有大过,其蔽多矣。臣下广泛结交,朝中内外均有朋党,那即使他们犯下大罪,君主也会被蒙蔽过去

  111、贪盗不赴溪而掇金,赴溪而掇金则身不全。即使是再贪婪的盗贼也不会跳到深涧之中去捞取金子,因为到深涧中捞金子就很难保全自身。

  112、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

  113、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火的形态看起来是严酷的,所以很少有人被灼伤;水的形态看起来是柔弱的,所以经常有人淹死

  114、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只贪图一些微小的利益,就会使整体的利益受到损害。

  115、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116、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117、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118、过而不听于忠臣,而独行其意,择灭高名为人笑之始也。君主犯下错误却不听忠臣的劝谏,而一意孤行,就会身败名裂而为人所耻笑

  119、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120、浅薄而易见,漏泄而无藏,不能通群臣之语者,可亡也。君主言行浅薄,而将心意泄露无遗,行事不能周密慎重而失言泄露给臣下的,就会有亡国的祸患。

  121、虏自卖裘而不售,士自誉辩而不信。胡人自己售卖皮裘就难以卖出去,士人自己称誉辩说就不会被信任。说明自己夸耀自己是不明智的举动。

  122、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隐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无法猜测他的意图

  123、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124、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合刑名,检审法式,擅为者诛,国乃无贼。治国之术大到不可估量,深到难以测量,考核臣下的言语与行为是否一致,检验他们的言行是否合乎法度,恣意妄为的立即诛杀,这样国中才不会出现祸患。

  125、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126、无功者受奖,则财溃而民望。没有绩效的人受到奖励,那么就会导致财物匮乏而民众抱怨。

  127、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一样功,故莫争。使臣下所任职务不相干涉,相互之间就不会发生诉讼;使一个人不兼任多个职务,就能令其充分发挥才干;使臣下建立功绩不一样,就不会发生争执。

  128、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129、不使自恣,安得移并。使其不得越职,就不会有大权旁落或兼并权力的现象发生了。

  130、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可能两者都成功

  131、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所以,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就应逞强的

  132、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

  133、能法之士劲直,听用,则烛重人之奸行。

  134、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135、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因为无为而聚集,因无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稳,因不用而牢固。

  136、摇木者一一摄其叶,则劳而不遍;左右拊其本,而叶遍摇矣。摇动树木的人如果一一拨动树上的叶子,即使劳累也不能全部让叶子动起来;而左右摇晃树干,那么所有的叶子都会摇动起来。说明应以法律作为主杆

  137、人臣之争事而亡其国者,皆虺类也。群臣之间相互争权夺利而致使国家灭亡的,都和虺是一类的说明虺hui一蛇二头

  138、小忠乃大忠之贼。

  139、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持续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140、小利为大利之残。

  141、饕贪而无餍,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贪得无厌,唯利是图的,有亡国的可能。

  142、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而种植荆棘,长大了却会刺伤人。说明栽培人时应格外谨慎

  143、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144、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145、虚静无事,以暗见疵。持续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146、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147、因可势,求易道。根据能够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148、一听则愚智不分,责下则人臣不参。一一倾听意见,愚蠢和智慧就不会混乱而辩识不清,善于督促臣下,臣下的优劣就不会混杂而决定不明

  149、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150、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151、巧为輗,拙为鸢。做车輗是聪明的,做木鸢却是愚笨的说明∶思考成本与实际功效

  152、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

  153、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君主的利益在于任用有才能的人为官,而臣下的利益在于庸庸碌碌却能居于高位。

  154、听其臣而行其赏罚,则一国之人皆畏其臣而易其君,归其臣而去其君矣。那么过重民众就会敬畏掌权的大臣二轻视君王,于是也就会归附大臣而与君离心离德了。

  155、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156、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必须要让人明了,而术必须不能被人觉察

  157、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158、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而种植荆棘,长大了却会刺伤人。说明∶栽培人时应个格外谨慎

  159、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160、恩怨不入公门。不因私人之间仇隙而影响公务

  161、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

  162、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

  163、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164、以智说愚必不听。

  165、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166、镜执清而无事,美恶从而比焉;衡执正而无事,轻重从而载焉。明镜清净而无为,好与坏因此而明辨出来;秤杆端正而无所作为,轻与重会因此而称量出来。

  167、无偷赏,无赦罚。英明的君主不会随意施以赏赐,也不会赦免本应处罚之人。

  168、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169、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防止奸邪的办法,最好是禁止产生奸邪之心,其次是禁止传播奸邪的言论,再次是禁止奸邪的行为

  170、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171、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能够明察,不显贤能能够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172、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

  173、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恬静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则,平稳安闲之后才能察知祸福的端倪说明拒斥外界的诱惑

  174、以智说愚必不听。智者向愚鲁之人进言,必须不会被采纳。

  175、刑当无多,不当无少。刑罚恰当就不会嫌多,刑罚不当就不会嫌少。

  176、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177、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178、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所以明君依据法令来任用臣下,而非随意任用;依据法令评定功绩,而非随意评定。

  179、非知之难也,处之则难也。了解状况并不困难,处理这种状况才是困难的。

  180、今有马于此,形容似骥也,然驱之不往,引起不前,虽臧获不托足其轸也。此刻有一匹马在那里,外表看上去像一匹良马,但是用鞭子赶它不走,用缰绳拉它不动,即使是卑贱的奴婢也不会将其当成骑乘的工具。

  181、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182、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183、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如果依据众人的赞誉而启用贤能,那么臣下就会与君主离心离德,而私下相互勾结。如果透过朋党的举荐而任官,那么民众就会追求交游结党而不愿遵循法律

  184、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吹开皮上的毛来寻找细小的疤痕,不洗净器物上的污垢来查看微末的缺陷

  185、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186、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187、怯慑而弱守,蚤见而心柔懦,知有谓可,断而弗敢行者,可亡也。性格怯懦而不敢坚持己见,虽有远见却优柔寡断,明知就应做的,却又不敢当机立断去执行,有亡国的可能。

  188、强以其所不能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勉强君王去做他所做不到的事情,停止君王去做他所不能停止的事,这样一来,就会危及己身。

  189、大心而无悔,国乱而自多,不料境内之资而易其邻敌者,可亡也。狂妄自大而不思悔改,国内混乱而自我夸耀,不理解本国实力而轻视邻国并与之为敌的,有亡国的可能。

  190、权势不能够借人,上失其一,臣以为百。君主的权势不能够借由臣下使用,君主失去一点权力,臣下就会得到很多的利益。

  191、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192、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在小事上耍小聪明的人不能让其谋划大事,在小事情上忠心的人不能命其主管法律。说明这样的人缺乏全局观

  193、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任用贤明,那么臣下就会凭借自己的才干来要挟君主;随意用人,那么行事就不会成功。说明防止有本事的大臣架空君主

  194、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195、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196、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

  197、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198、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沉迷于华丽却毫无价值的辞藻,国家有可能灭亡。

  199、非圣贤莫能听至言。

  200、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201、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圣人处世,是不需要智虑与机巧的。因为不抛弃智虑机巧,就很难维持长久。

  202、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203、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

  204、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

  205、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206、奸臣蕃息,主道衰亡。

  207、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

  208、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假装憎恶,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

  209、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在路上赛马,不是领先就是落后,而此时还总是关注对手的话,又怎样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自己的马呢?

  210、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所以臣下提出主张,君主根据主张命其行事,再依据结果来考核他们的功效

  211、凡说之难在之所说之心,能够吾说当之。大凡进言的关键在于了解对方的心理,并能够用我的观点来适应他。

  212、无理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不懂得礼仪而轻侮大国,贪婪自负而不善外交,有外国的可能

  213、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214、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不以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土石,所以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所以成就了它的广博

  215、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合刑名,检审法式,擅为者诛,国乃无贼。

  216、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217、藏怨而弗发,悬罪而弗诛使群臣阴憎而愈忧惧,而久未可知者,可亡也。对触犯众怒的臣下不处理,对犯罪的臣下迟迟不加以法办,就会使得群臣暗中憎恶和恐惧,这样久了还没有发觉,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218、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家名言。

  219、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220、因事之理,则不劳而成。

  221、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222、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大凡人的本性,都是观点相同的就相互肯定,观点不一样的就相互反对。说明君主应使臣下的是非取舍同于自己的意志。

  223、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224、欲速则不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25、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226、有幸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有形体的事物,再大的也是从细微起来的;存在了很久的事务,必定是从细微开始聚集起来的。

  227、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228、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229、好以智矫法,时以行杂公,法禁变异,号令数下者,可亡也。喜欢凭借自己的聪明擅自更改法令,是海沧因私事而扰乱公务,法令朝三暮四屡次更改,国家有可能灭亡

  230、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世间万物都各有特性,不一样的才能有不一样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所以君主就能够无为而治。

  231、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232、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用厚利来说服他,那主张会被暗地里采用,二表面上被疏远。

  233、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通晓治国之术的人,必定具有远见卓识而善于明察事理。不善于明察事理就不能洞悉隐情。

  234、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235、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236、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237、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臣下行事为了争取更大的利益,所以会冒着生命危险来做事,竭尽全力也不会有怨言。

  238、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239、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

  240、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241、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242、削株无遗根。斩草务必除根

  243、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此刻想要用先王的法度来那里当今的臣民,和守株待兔是一样的

  244、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

  245、恃人不如自恃也。求人不如求己

  246、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247、以俭得之,以奢失之。古时的君王因勤俭而得到天下,因奢靡而失去天下

  248、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一国的存亡要看权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应看国家武力的强弱

  249、羁旅起贵以陵故常者,可亡也。使他国之人显贵而凌驾于国内旧臣之上的,有亡国的可能

  250、经典名言:法家名言,法家思想的核心经典名言:法家名言,法家思想的核心

  251、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偶叁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执后以应前,按法以治众,众端以参观。透过观察臣下的言语差异来区别朋党,透过对臣子行为来辨别陈言是否可靠;以事后的结果与之前的言论相对照,根据法律治理民众,结合各种状况进行参验观察。

  252、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朝纲之外矣!

  253、上失扶寸,下得寻常。君主有一点疏忽,臣下就会得到成倍的利益。

  254、私行胜,则少公功。营私舞弊之风盛行,臣下就不能尽职为君效力了

  255、巧为輗,拙为鸢。做车輗是聪明的,做木鸢却是愚笨的说明思考成本与实际功效

  256、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257、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事情有做了却不成功的,但这也胜过不去做的

  258、以为不当名也,害甚于有大功,故罚。因为事先说的目标太低,这种危害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功绩,所以就应处罚。

  259、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

  260、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261、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不以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土石,所以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所以成就了它的广博

  262、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进谏上言的臣下,不可不先了解君主的好恶然后进言。

  263、长侮偷快,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长久地责难犯小错误的人,经常侮辱别人而换得一时之快,屡次用恩惠来补偿给别人带来的灾祸,这就像是断掉的手又用玉接上一样,所以君主才有易位的祸患。

  264、君子去泰去甚。君子行为处事要适可而止,不应过度

  265、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266、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事情有做了却不成功的,但这也胜过不去做的

  267、誉异人与同行者,规异事于同计者。用过去的模范人物赞誉对方的品行,用过去的典范案例说服对方说明迎合说服的技巧而已

  268、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就应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269、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下等的君主尽自己的才能,中等的君主能够竭尽他人的力量,上等的君主能够竭尽他人的智慧

  270、变法之士,孤存孤战,不得领袖支撑,变法必败!

  271、不慎其事,不掩其情,贼乃将生。不谨慎行事,不隐藏实情,奸贼才会有机可乘

  272、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

  273、爵禄生于功,诛罚生于罪,臣明于此,则尽死力而非忠君也。得到高官厚禄是因为建立功绩,受到诛杀惩治是因为触犯法令,臣下如果明白这一点,机会拼命效力,而并非认为自己只是忠君了。

  274、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进言者自然会证明他的主张,行事者自然会产生必须的效果,将效果和主张相比较,君主就不必亲自处理事务,而实情自然会显现出来。

  275、上下易用,国故不治。君主亲自处理繁杂事务,而臣下反而掌管大权,国家就是因为这点猜无法治理的。

  276、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277、大意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摩,然后极骋智辩焉。进言的资料没有违逆的地方,言辞没有抵触的地方,之后才能施展才智展开论述。

  278、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279、三人言而成虎。三个人说有老虎大家就会相信

  280、以至智说至圣,未必至而见爱。智者对圣人进言,也未必得当而被采纳。说明总之,还得等,还得想办法。

  281、愚者难说也,故君子难言也。愚鲁的人很难被说服,所以君子进言也是很困难的。

  282、安利者就之,危害着去之,此人之情也。能够安逸或得利,人们就会接近;有危害和祸患,人们就会远离。这是人之常情。

  283、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284、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285、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286、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采取同样行动的人,不可不加以审查[可能有不一样的原因]

  287、虚静无事,以暗见疵。持续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288、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289、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祸患是因奸邪之心而引发的,而奸邪之心是欲望引起的。

  290、不赦死,不宥刑,赦死宥刑,是谓威淫。不赦免死刑犯,不宽宥应受刑罚之人,赦免和宽宥都是权力的滥用。

  291、贵私行而贱公功者,可亡也。推崇私行而轻视公功的,就有灭亡的可能

  292、功虽疏必赏,过虽近必诛。

  293、因事之理,则不劳而成。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处理,那么就不必劳累身心也会有所成就。

  294、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295、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296、臣得树人,则主失党。如果臣下有权任免官员,那么君主就会失去心腹之人。

  297、辞辩而不法,心智而无术,主多能而不以法度从事者,可亡也。口若悬河而不守法度,头脑聪慧却不知以法术治国,君主才智出众却不依法行事的,有可能亡国

  298、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不能亲近贤明的臣下,也不偏爱颇具才干之士。说明只持续工作关系,防止工作以外的关系,以免构成不良裙带党群

  299、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所以,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就应逞强的

  300、贪愎喜利,择灭国杀身之本也。贪婪自负,好大喜功,这是导致国破身死的根本原因。

  301、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302、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303、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304、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世间万物都各有特性,不一样的才能有不一样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所以君主就能够无为而治。

  305、道譬诸若水,溺者多饮之即死,渴者适饮之即生。譬之若剑戟,愚人以行忿则祸生,圣人以诛暴则褔成。道就像水一样,落水者喝多了就会死,干渴的人喝得适量就会生存;又像兵器一样,愚笨之人用阿里泄愤会招致祸端,圣人用来诛伐暴徒机会为民造福。

  306、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

  307、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时机的盈虚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务的生死是一体的说明君主不可因为这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

  308、可必,则越人不疑羿;不可必,则慈母逃弱子。如果对对方的箭法有把握,那么即使是关系再疏远的也不会怀疑后羿的箭法;如果没把握射中,那么即使是母亲,也会逃避自己的孩子。

  309、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310、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不因过度思考使内心疲惫,不因个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据法令和权谋来治理国家,透过赏罚来彰显是非。

  311、恃人之以爱为我者危矣,恃吾不可不为者安矣。依靠别人出于爱为我效力就危险了,依靠别人不得不为我效力才能平安。

  312、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313、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假装憎恶,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

  314、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315、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316、去甚去泰,身乃无害。行为但是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317、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就应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318、经典名言:法家名言,法家思想的核心励志故事_经典励志故事_励志小故事

  319、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一国的存亡要看权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应看国家武力的强弱

  320、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321、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即使准则正确,进言也未必会被听取;即使道理正确,也未必会被采纳。

  322、缓心而无成,柔菇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行事迟缓,一无所成,优柔寡断,难辨是非而毫无主见的,有亡国的可能。

  323、不劲直,不能矫奸。不刚劲耿直,就不能矫正奸邪之风

  324、上无其道,则智者有私词,贤者有私意。君主不以法治理,那么智者就会有违法的言论,贤者在私下也会有不轨的意图

  325、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326、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327、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328、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像和氏璧那样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饰物来装饰

  329、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粉碎朋党,逮捕余孽,阻塞奸佞行事的途径,铲除其朋党,国家才不会出现恶虎。

  330、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331、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人们办事付出报酬,如果从对人有利的角度着想,那么及时是关系疏远的人也能够合作;如果总想加害对方,那么即使是父子也会相互疏远和怨恨。

  332、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333、欲利之心不除,其身之忧也。欲望的心理不除去,就会给自身带来忧患。

  334、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335、千里之马时一,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急。千里马只是偶尔会出现,所以获利很慢;二劣马很常见,所以获利快。

  336、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337、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能够明察,不显贤能能够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338、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如果冬天封冻得不够彻底,那么春夏的草木也不会茂盛生长。说明事先将危害国家的一切不良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

  339、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340、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君主最大的祸患就是信人臣下,信任臣下就反为其所制约。

  341、夫曰“言语辩,听之说,不度于义”者,必不诚之言也。所谓“言语动听,令人高兴,却不合乎常理”的话,必定是不可信的话。

  342、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避匹夫。施加刑罚不回护大臣,施以奖励不忽略平民

  343、自胜谓之强。

  344、变褊而心急,轻急而易动发,心悁忿而不訾前后者,可亡也。心急气躁,行为轻率而容易冲动,喜欢感情用事而不计后果,有可能会亡国

  345、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千丈长堤也会因蚁洞的贯通而溃败。

  346、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

  347、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

  348、浅薄于争守之事,而务以仁义自蚀者,可亡也。不懂得战争,而以仁义自居者,有亡国的可能

  349、自见之谓明。

  350、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圣人处世,是不需要智虑与机巧的。因为不抛弃智虑机巧,就很难维持长久。

  351、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352、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

  353、因可势,求易道。根据能够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354、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355、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火的形态看起来是严酷的,所以很少有人被灼伤;水的形态看起来是柔弱的,所以经常有人淹死

  356、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群臣恪尽职守,百官行事有法可依;君主根据他们的潜力加以任用,这就是遵循常规。

  357、私行胜,则少公功。营私舞弊之风盛行,臣下就不能尽职为君效力了

  358、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359、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所以治理的最好的国家,赏罚分明而民众没有怨恨

  360、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不因过度思考使内心疲惫,不因个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据法令和权谋来治理国家,透过赏罚来彰显是非。

  361、巧诈不如拙成。巧妙奸诈不如朴拙诚恳。

  362、赏罚无度,国虽大,兵弱者,地非其地,民非其民也。赏罚没有法度,国家虽大而士兵疲弱,那么其土地和人民迟早会被其它国家所占有。

  363、为政犹沐也,虽有弃发,必为之。爱弃发之费,而忘长发之利,不知权者也。治理国家就好像洗头发一样,即使是洗掉了一些头发,也必须要洗干净。因脱落的头发而惋惜,却忘了新发会因此而生长,这就是不懂得权衡利弊。

  364、医善吮人之伤,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医生善于吸吮病人疮口的脓血,二者之间并非有血缘关系,只是存在利益罢了。

  365、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经常修剪枝叶,不能使枝大而主干小;枝大而主干小,就经常受不住风吹,经不起风吹,枝叶就会使树干折断。说明别让臣下的权力太大

【法家名言365则】相关文章:

史铁生名言02-08

劳动名言05-04

孔子名言05-04

富兰克林名言02-14

母爱名言02-14

梭罗名言02-14

俾斯麦名言02-14

亲情名言02-12

荀子名言02-12